「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奧地利站
奧地利是「音樂之都」維也納所處之國家,亦是孕育出無數偉大作曲家之地。經過多年哈斯堡王朝的統治,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令古典音樂逐漸興起。其國境內的優美景緻、多個民族、不同文化的共處,令奧地利的藝術音樂,有著追求哲理的理想、又有令人無比愉悅的歡暢。「音樂遊蹤」講座系列載譽歸來,今次將由胡銘堯帶領大家暢遊奧地利,以作曲家的生涯與作品,剖析這個歐洲最有影響力的王朝中的音樂、文化與歷史。
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發售18/4 海頓 Joseph Haydn
「除了演奏和教學,海頓在創作上努力不懈。」海頓最早的傳記作者,如此形容他一生毫不怠倦的創作生涯。雖然他以過百首交響曲、數十首四重奏和奏鳴曲傳世,但是他在艾斯塔哈西王朝服務三十多年,卻主要是一位歌劇大班。當他爐火純青的宮廷音樂在歐洲廣傳、及後被譽為大師時,海頓在晚年終於離開宮廷奴僕一般的生涯。他的音樂造詣,帶領世人如何欣賞、享受音樂,使藝術邁向現代。
25/4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天才,總會招來艷羨目光。但世上沒有一位天才能得到世人如此長久、經歷幾世紀的注目。他自小懂多國語言,他創作的音樂融滙歐洲時髦的聲音,成為獨一無二的莫扎特風格。無論器樂、歌劇至大中小形的作品、鬧事的玩意還是沉思的音樂,他都一一勝任。他雖一直以天才小孩的形象深入民心,但他一生卻在家庭、皇室與音樂人中的拉扯下努力。他的成功,不純然因為天賦才華,反觀他的個性、想像力與勤奮,都是他成為歐洲最成功與最受歡迎的作曲家的重要元素。
2/5 車爾尼 Carl Czerny
車爾尼身為貝多芬最頂尖的學生,常被貝多芬委以重任,編輯他的樂譜、首演他的音樂和保管他的手稿。他將所有貝多芬的鋼琴作品背得滾瓜爛熟,他卻不認為自己是位偉大的鋼琴家,而是一位全能教師。在他一系列的學生中,最著名的一位,是李斯特。他的作品現在不太有名,只有其中幾個作品編號會令小朋友和家長發抖(例如「740」和「299」)。但是,單看他的作品編號,我們不難想像他是位產量豐富的作曲家。從認識車爾尼的人生與作品,讓我們連繫上貝多芬與李斯特之間古典與浪漫意識上的夾縫,理解其中對古典音樂中的重要影響。
9/5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的一生,與他的音樂一般如謎。「內心深如詩人,人前縱於享樂」,他的一生既可以形容為缺少戲劇性的起伏,又可以形容為長年活在絕望之中。學者難以為「舒伯特風格」下定義而窮於詞,理論家則樂於細意尋找他音樂中的奇特而大造文章。可是,正是舒伯特音樂中隱晦的語言與多變的色彩,加上藏於深處的美,經常為聽者帶來強大而非筆墨所能形容的震憾。這種個人化的藝術表述,成為十九世紀藝術中最重要的推動力。
16/5 小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II
活在與他同名同姓的父親影子下,小約翰.史特勞斯只能在家父辭世以後才能一舉成名。他的父親想他當個晉身中產的銀行家,不想他兒子步他後塵,小約翰卻以其出色音樂才華,不單繼承了父親的樂隊,還把他的事業發揚光大。在急劇城市化的背景下,他具色彩而有著農村氣息的音樂,在維也納大受歡迎,並且在歐洲廣為流傳,成為管弦樂音樂會中不可或缺的作品。他為不同場合、事件與人物所寫的圓舞曲,幾乎是一本十九世紀末歐洲大史小事的完整紀錄。
23/5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作為一位孤獨而沉醉宗教的人,布魯克納在維也納沒有幾個要好友人。雖然他的主要職責是在教堂中擔任管風琴手,並以一流的即興技術而馳名,他卻偏要寫一些令觀眾不耐煩、樂評人負評的交響曲。他極力推崇華格納,只令他帶來更多敵人。他在創作期期間經常修改自己的作品,令當代學者與演奏者帶來不少謎團。但是,時代終歸轉變,他冗長而不為世人明白的交響曲,逐漸被理解成超越時代的聲音,並為以後的交響曲帶來長久的影響。
30/5 胡爾夫 Hugo Wolf
「你建議我去寫歌劇!我的天,我只要能寫一首最小的歌曲已經心滿意足,還說甚麼歌劇!」胡爾夫表面上不滿足於自己僅是一位創作歌曲的作曲家,他筆下歌曲的情感、和聲與張力,卻不比歌劇遜色。他本身是一位火爆的評論家,敢於批評最權威的作曲家,特別是布拉姆斯那主張音樂的絕對、脫離人聲的想法,他最為反對。他的歌曲《馭火者》,可說是胡爾夫一生的使命──他在熱情之間尋找音樂中的真摯與真理。
6/6 貝爾格 Alban Berg
貝爾格的老師荀伯格,批評他沒有寫旋律的天分,在學習中著他不停地寫小步舞曲、諧謔曲與其他雞毛蒜皮的小曲。在貝爾格尋找自我的路途中,老師像是個強權父親,他幾經努力才能擺脫其陰影。作為一位「敏感於古老與新穎的美事」的人,貝爾格對時代的熱情,卻令他筆下的無調性現代作品中,隱約帶有傳統的脈絡;以交響曲的結構寫成歌劇,以超越、理性的架構講述個人情感。這位最受維也納歡迎的當代作曲家,以其獨特的眼光,帶領著二十世紀藝術的發展。
「奧地利站」主題文章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化節目組 主辦。
2017 系列:法國站
浪漫而精巧,細緻而富想像力。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就像葡萄酒,小小的變化足以刺激人類感官,微微的苦澀令人喚醒無盡幻想。廣獲好評的「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在 2017 年重歸太空館演講廳,胡銘堯將帶領大家遊歷法國,品嘗法國的優秀音樂,仔細剖析當中的巧妙,聽盡八位作曲家的人生故事與經典樂章。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俄羅斯站已於 2017 年 1 月 4 日至 3 月 8 日 舉行。
「法國站」主題文章
梅湘:追尋永恆的賞鳥專家
我們在梅湘的音樂之中,可以窺見的,是通往永恆的窗戶。
浦朗克:從心尋找靈性的壞男孩
自從羅卡馬杜爾朝聖之旅以後,浦朗克重新尋覓信仰,向着靈魂的深處進發。
拉威爾:真摯熱情與工整完美的混血兒
拉威爾在回憶錄中說:「不論是對我自己還是對別人的益處而言,我從來沒有感到需要將我的美學原則設下公式的必要。如果我真的要這樣做,我會着自己像莫扎特如何直率地對待自己的音樂。」
德布西:追求音樂自由的放浪者
德布西靜靜地開展了二十世紀的新時代。他直接地影響着以後的作曲家,也根本地開啟了音樂創作的新思路。他沒有提倡過新的學說,卻是以自己敏銳的觸覺,帶領音樂走出新的方向。
佛瑞:浪漫而精緻的啟導者
理解佛瑞的音樂,欣賞當中的創見與精巧,是認識法國音樂發展的重點,也讓我們更瞭解與我們時代更近的音樂。
聖桑:酷愛自然的古典專家
聖桑一生對動物有無比興趣。有一次,他發現眼前的螞蟻,頑強地抵禦他的手指的按壓,說:「我投降了,我對它的勇氣無比敬佩。相比之下,有哪個人類,可以抵禦一個長得比艾菲爾鐵塔更高的巨人?」
庫普蘭:莊諧並至的鍵琴大師
1726…
2015 系列:俄羅斯站
大地結霜,人心卻火熱。俄羅斯雖身處極北之地,但俄羅斯人卻是熱情的民族。俄羅斯作曲家的音樂,不單直接地訴說強烈情感,更婉轉地道出這大地盪氣迴腸的歷史。繼德國與東歐廣獲好評的「音樂遊蹤講座系列」,2015 年胡銘堯將帶大家遊歷俄羅斯音樂瑰寶,深入淺出討論俄羅斯獨有文化,重溫耳熟能詳的調子,也介紹更多值得認識的音樂。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俄羅斯站已於 2015 年 5 月 27 日至 7 月 29 日 舉行。
「俄羅斯站」主題文章
蕭斯達高維契:狹隙間迴盪的自由之聲
蕭斯達高維契為歷史留有十五首交響曲、十五首弦樂四重奏,還有大量嚴肅、詼諧、澎湃與深刻的音樂,讓後人好好解讀來自一個活在壓迫下的靈魂,如何默默地在狹縫中向世界高呼。
浦羅歌菲夫:反樸歸真的音樂男生
浦羅歌菲夫一生追求音樂中的創新,甚至是要像小孩般的不拘小節、反樸歸真。他不願、也不屑以廉價與即時的音樂效果,取悅觀眾與評論人。
史特拉汶斯基:集各家大成的革新者
「音樂就是讓人認識現在的唯一領域。受先天所限,人只能屈服於時間流逝……音樂的現象告訴我們,它唯一能建構的,就是人與時間的坐標。」史達拉汶斯基的一生,正活出在時間時間快速流逝下所能做的事:不斷創作。
拉赫曼尼諾夫:放逐於新世界的舊貴族
美國作曲家卡潘特形容拉赫曼尼諾夫對於當代音樂的重要性,在於「他就是敏感於新與舊世代的踏腳石,是過去與新潮的音樂強而有說服力的連繫。」這正是拉赫曼尼諾夫獨特之處:他是活在新世界的、消失了的貴族。
西貝流士:孤身走音樂路的民族英雄
1924 年,西貝流士完成了他的大作第七交響曲,同時他開始與自己苦戰。「我的人生很快完結:當準備開展新生時被突然終止,那是何等的悲劇。」他這一刻不知道的,是他的人生還有三十多載的寂靜歲月。
穆索斯基:打開現代主義之門的業餘音樂家
穆索斯基音樂中的原創感,或許來自他沒有受過正統音樂教育,或許來自他獨特的觸覺。雖然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他的友人在其身故後大力推廣他的音樂,正因為他的音樂有着不能取代的獨特性。
2014 系列:東歐站
東歐有着瑰麗的大地、質樸的人文和複雜的歷史,這片土地也孕育了音樂史上最具活力和創意的作曲家。繼上年德國作曲家講座系列叫好叫座後,胡銘堯將重返演講廳,道出八位作曲家的故事,配以精選樂曲,窺看這些獨特音樂的背後的血淚春秋。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東歐站已於 2014 年 5 月 21 日至 7 月 16 日 舉行。
「東歐站」主題文章
德伏扎克:連繫新舊世界的橋樑
德伏扎克讓捷克民族音樂能在歐洲樂壇紮根,正是掀起了整個世界尋找自己聲音的浪潮。在他以後,一個又一個作曲家,會在音樂中表達自己民族獨特的聲音。
2013 系列:德國站
提起德國,有人想起她先進的汽車,有人想起她可靠的機械,有人想起她精密的音樂。德國古典音樂的龐大,不亞於汽車的複雜,有時更像數學般的抽象。雖然德國音樂,因著其精密和仔細,很有理論性和知識性的一面,不過當音樂傳進耳朵裏,我們聽到的,卻是充滿激情、感人至深的樂章。歷史上偉大的巨匠如巴赫、貝多芬,以他們的音樂,影響著整個音樂史的發展。正因為他們的音樂,既激盪迴腸,又有著可堪細味的細節,所以德國音樂在歐洲中佔著重要地位,亦因而使德國這片土壤更吸引。這次講座系列,講者胡銘堯將揀選八位精彩的德國作曲家,深入淺出地聽他們的音樂,讓音樂直接感動聽眾,同時亦帶領我們一窺作曲家的人生。講座中將選播他們的重要作品,讓我們一嘗最精彩的段落,在一個半小時當中,感受一下他們的偉大與激動。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德國站已於 2013 年 7 月 10 日至 8 月 28 日 舉行。
關於「音樂遊蹤」講座系列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化節目組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