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聯署聲明與貝多芬
即使貝多芬未必原著那句說話、未必肯作為衝上前線的義士、願意服務權貴、甚至是只顧自己成功,他的為人未必給我們很多啟發,但他的理想、他將理想凝聚而成的藝術品,卻給後人反對專制、爭取自由,拋頭臚、灑熱血的激勵。
即使貝多芬未必原著那句說話、未必肯作為衝上前線的義士、願意服務權貴、甚至是只顧自己成功,他的為人未必給我們很多啟發,但他的理想、他將理想凝聚而成的藝術品,卻給後人反對專制、爭取自由,拋頭臚、灑熱血的激勵。
隨着史特勞斯的逝去,舊世界與舊聲音,也隨之飛逝。世界將在往後建立新的秩序,德國的浪漫主義也一去不返。
此文章為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德國站講座系列 之專題文章。講座日期為 2019 年 6 月 19 日。 18 […]
華格納是一位敢言的革命者,支持平民發起與政府對抗的運動。他期許着自由,不單是政治上的,更重要的是藝術上的自由:作為一位藝術家,應該為他所追求的藝術與完美世界進發,而不受金錢與社會束縛。
《魔彈射手》預視了德國歌劇的將來,以後的作曲家,不少都仰慕着韋伯為音樂的付出。而韋伯啟發了德國歌劇的將來,特別是華格納。韋伯成為了德國音樂承先啟後的核心人物。
與韓德爾同期的所有作曲家,包括與他同年出生的巴赫,都幾曾淹沒於歷史之中,要待死後若干年後的人重新發現、整理與演出,才將往昔的寶物好好保存。
貝爾格一生的音樂,卻是充滿「血肉」:這句「血肉」(Fleisch und Blut),既存在於少年時與瑪莉書信中,希冀熱情地抱着他親生的女兒,也存在於歌劇《伍采克》的歌詞之中。
胡爾夫的一生,只為音樂而活、為音樂而狂。他的歌曲,有着輕鬆有趣的詼諧、成長掙扎的痛楚、愛情肉慾的感性和悲天憫人的愁鬱。他的歌曲,訴說着最真實的人生。
布魯克納從不是一位表現成有強烈主見的創作者。出身於鄉村的布魯克納,在花花世界的維也納,他表現得像個異類。人生充滿猶疑,他的音樂卻展現出超越時代的信念。
史特勞斯感性的旋律、演繹生動的樂團,令音樂有着無限生氣。雖然他一生只投身於舞曲之中,但他憑着他的名氣、生意頭腦和對音樂的獨特觸覺,贏得世人的尊重,也將維也納的音樂帶到歐洲各地以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