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八交響曲——輝煌的讚歌
馬勒第八交響曲於 1910 年 9 月 12 日在慕尼黑首演。這場首演,毫無疑問是馬勒人生最輝煌的一刻。他之前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擔任了十年的音樂總監,也是一位聞名、完美主義、工作狂的指揮。那時,他離開紐約回到歐洲大陸過夏天,並且指揮首演這首大作,公眾都熱切期待。
馬勒第八交響曲於 1910 年 9 月 12 日在慕尼黑首演。這場首演,毫無疑問是馬勒人生最輝煌的一刻。他之前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擔任了十年的音樂總監,也是一位聞名、完美主義、工作狂的指揮。那時,他離開紐約回到歐洲大陸過夏天,並且指揮首演這首大作,公眾都熱切期待。
蜜運中的伴侶,總會希冀另一半帶來驚喜。如果你的蜜友花盡心思,為你譜上一曲,還要在上面題字,「獻給我的最愛」,你是否會心花怒放?
馬勒是位奧地利交響曲作曲家,以音樂真摯而深刻地譜寫人生的悲喜。Caine 竟然打這位近乎神級的作曲家主意,把交響曲的好些片段,改編給他的爵士樂隊。高尚的交響曲,竟帶點市井的味道。
馬勒的音樂,常常聽到他避難回童真之時,聽着可愛平靜的大自然、遠處傳來噹噹的牛鈴和靜靜地啼叫的鳥兒。但是,童真之時,也是親近死亡之際。他的家附近就是殯儀館,他家中的兄弟姊妹,八位早年夭折。那些常在音樂中聽到的喪禮進行曲,也是童年之聲。和那些市井的樂隊聲音混在熱鬧的市集,這些聲音就像是現代城市悲喜交集的樣貌。
馬勒生於 1860 年,卒於 1911 年。短短五十年的生命裏,馬勒時刻與死亡照面。他的音樂,從早年以喪禮音樂作創作材料,到最後面對自己衰老要放下塵世,深刻地描寫出人生中既奧秘又不能迴避的課題。
承蒙劉志剛邀請,幾位《Hifi 音響》主筆和我一起參加了《馬勒影視音樂會》擔任其中一位分享嘉賓。在這幾位嘉賓面前,我實在只是一位拉車邊的馬勒迷。幾位嘉賓,周光蓁有着學者般的腦袋,朱振威有豐富演出馬勒的經驗,崔源對馬勒錄音徹頭徹尾的認識,各人自是叫我拜服。
近幾個月忙得不可開交,也不停地寫文字。這幾個月也聽了幾張好唱片,也節錄了我寫過的文字,與大家分享一下。
The 2011 installment of Beijing Music Festival is seen on various websites, with information of the stellar international cast to play Gustav Mahler's symphonies and Lieder in the coming October.
The depressed global economy hasn't shadowed Hong Kong buyer's enthusiasms to the sol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cert in October. According to reliable sources directly from the queue this morning, the box opens and meets with a furious crowd and the top-price HK$2,000 (US$256) tickets are gone in some 30 minutes.
這個月,聽馬勒也聽得中了毒,浮浮沉沉間寫了不少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