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歷史 舒伯特沒有發過的限時動態 ——音樂、文字與創作人的血肉之軀 你設定了誰成為「密友」?你又是誰的「密友」?這個年代,限時動態成為現代人分享生活點滴的窗口,你似乎很近距離地觀察一些「朋友」的生活,但或者你只是窺探到發佈者想給「密友」查看的隱秘,或者真正的加密內容,跟面對面時從未宣之於口的說話一樣,依然佇守在千里之外。如果十九世紀有 Instagram,命途多舛的樂壇巨匠,又會怎樣經營他的公開動態?誰是聽他盡吐苦水的密友?他對密友說過甚麼?今天的讀者/聽眾,又如何理順創作者與創作本身的關係?點擊啟動無痕模式,聽後即焚。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八講:貝多芬 在貝多芬之前,音樂是有着不同的社會工用;它們的創作者與演出者,為着這些不同的演出場合效力。這些音樂家都有着非凡的工藝,帶來典雅與工整的音樂。 但在貝多芬之後,音樂家更成為意念的工匠,以及展現人類非凡創意的媒介。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七講:協奏曲與獨奏者的崛起 獨奏者從音樂的歷史中,由一眾樂手之中,走向讓人注目的明星地位,甚至是能在公眾間有着呼風喚雨的名聲。但是,在這短短的十八世紀間,身為獨奏者與創作者的音樂能力,本來是集中一身的才華,慢慢變成兩個不同身份。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五講:宮廷與音樂重鎮 城市發展成音樂之都,除了來自社會頂層的統治階層,由上而下帶動之外,十八世紀見證的,卻是由下而上的推動力。所謂的社會大眾,雖然還未普及至每一個人,但是卻慢慢打破了社會階層的界線。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四講:室內演奏的音樂 當歌德形容弦樂四重奏是甚麼的時候,他說就像「四位理性的人正在對話。」他道出了室樂中的一個重點,就像是幾位朋友間親密的傾談。它不是宴會中朋友間在玩紙牌,背後襯托着音樂;也不是自己獨個兒的時候,聽音樂以自娛。它是朋友間的聚會,可以談得天南地北,但卻是親切的對話。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三講:奏鳴曲、鋼琴與奏鳴曲式 有了奏鳴曲式的基礎,我們才可以理解為甚麼交響曲只建基於理性的結構與對比,廣大聽眾也能理解它裏面的邏輯。十八世紀的音樂,正是這種語法的萌芽時期,而直率與典雅的音樂,正是讓我們瞭解音樂背後思維的切入點。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二講:交響曲之興起 我們現在認識四個樂章、有着工整結構的交響曲,在十八世紀後半葉,成為一個相當受音樂會觀眾歡迎的管弦樂作品。當中不單是管弦樂豐富的內容與出奇的敘事能力,更重要的是觀眾們渴望解讀這些被稱為「最優秀」的作品,有着甚麼的奧妙。
古典時期講座系列 西方音樂史 — 古典時期——第一講:甚麼是「古典風格」 甚麼是「古典」,哪個時候屬於這個「時期」,是以後的人去理解自己時代的思考方法。現在的創新,追溯回到之前的經典,並視作源流;反過來說,現在的不濟,令人回味以往的黃金歲月,讓人停留在往昔的美好。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8 MP3 不管是在什麼網上平台聽音樂,聽到的都是已壓縮的音樂檔案,而MP3就是其中一種將音樂壓縮的格式。在網絡頻寬還不寬闊時,MP3就在質素與速度間取得平衡,擺脫了唱片的身軀,真正地無形無質地流傳着,讓音樂廣泛地傳播起來。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7 隨身聽 Walkman 在隨身聽出現之前,唱片只能在笨重的機器播放,音樂亦只能在家中欣賞。隨身聽的發明,讓現代樂迷隨時隨地都能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6 音波振盪器 Audio Oscillator 將聲音解構,在物理上就是音波。如果掌握了音波變化的原理,聲音就能擁有無限的變化。而二十世紀的音樂已不一定需要由樂器奏出,而是來自音波振盪器。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4 傾斜音樂廳座席 Terraced Auditorium 為了方便皇室貴族之間的社交,歐洲十九世紀以前的音樂廳和歌劇院是按照宮廷的樣式建造。不過,一位作曲家拒絕音樂作社交之用,他為自己的歌劇作品設計定造音樂廳讓觀眾專注欣賞,而這設計成為了現代音樂廳的典範。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3 拍子機 Metronome 練琴的小朋友,對這台機器,真的又愛又恨。這部只能規律地「的答的答」響的機器,真的毫無音樂感可言。在沒有拍子機的時候,究竟學音樂是怎樣的一回事?為什麼貝多芬要如此重視這個新發明,甚至要為它背書?拍子機不單是時代轉變的見證,它改變了人類對音樂、甚至是對時間的觀念。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2 鋼琴 Piano 原來,能夠彈得大聲 (forte) 與細聲 (piano),是一項劃時代發明!困擾了鍵盤樂器工匠數個世紀的巨大問題,結果由一位聰明的設計師,攪盡腦汁地將琴槌發力的方法改造。鋼琴結果成為家家戶戶的樂器,除了因為它「大細」皆能,而是因為要把它彈得好,需要還不單是靈敏的手指,原來還有奮發向上的流動力:那就是修養。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 八大改寫音樂歷史的發明——EP1 活板印刷 Movable Type 在未有印刷術之前,將一份樂譜出版複製,要不是板刻油印,就只能人肉抄寫。當古騰堡發明了活板印刷之後,樂譜印刷卻還未跟得上一粒一粒字母般印刷。如何將音符拼湊成樂譜?
樂曲・歷史 【工餘札記】1978 年「香港音樂發展委員會」範圍之討論 在會議之前的一星期,委員會成員收到這份題為《發展書之綱要及範圍》(Outline and Ambit of the Development Plan) 的資料。這份資料之上的信件,有兩點值得注意。
樂曲・歷史 【工餘札記】1979 年香港「表演藝術發展計劃」發展委員會首次會議 這篇引述的,是 1979 年 1 月 8 日,由音樂事務統籌處召開、由蕭炯柱擔任主席的「表演藝術發展計劃」發展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