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勞拿域的德伏扎克交響曲全集

貝勞拿域曾於 2000 年香港藝術節期間來港,指揮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演了楊納傑克的《耶奴法》。當年能在香港一看《耶奴法》,實在感到無比高興。捷克愛樂來港,帶來又是不多機會聽到的樂曲,真的叫人高興。你準備好聽新鮮的音樂沒有?

貝勞拿域的德伏扎克交響曲全集

捷克愛樂樂團來港,有令人期待的曲目:德伏扎克 (Antonín Dvořák) 第六交響曲和馬天奈 (Bohuslav Martinů) 的第四交響曲,兩首都不是常有機會聽到的作品,而馬天奈這個名字,更可說是相當生外。而伴隨着他們來到的,竟是一部同樣令人期待的唱片:德伏扎克交響曲及協奏曲全集。

其實,德伏扎克九部交響曲,總是沒有很多人為其中每首交響曲付上同等的注意力。這說法,就是包括筆者在內。捫心自問,我也未曾認真聽過全部九部交響曲。當然,第七、第八和第九,一眾樂迷也相當熟悉,但是當要再數上一點,就總是很生疏。情況就是要比柴可夫斯基前三首交響曲坐的冷板櫈更糟。

歷代花心思灌錄德伏扎克全部交響曲的,多是捷克的指揮。德奧的精英庫貝力克 (Rafael Kubelik)、英年早逝的卡堤斯 (István Kertész)、布拉格的泰斗奈曼 (Vaclav Neumann),當然還有現在活躍於英國的柏錫 (Libor Pešek),當中不難發現,幾位指揮與英國也頗有淵源。今次來港指揮捷克愛樂的貝勞拿域 (Jiří Bělohlávek),在離開捷克愛樂後,有一段時間指揮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英國評論對他相當不錯,常稱讚他為舊樂曲帶來新鮮角度。他在 2012 年的消遙音樂會最後晚會,既具活力又幽默的演出,被視為他離任樂團的傑作。

所以,這套唱片,可說是延續捷克指揮都會做的事。

唱片中的貝勞拿域,給我的印象較為小心翼翼,聲音偏向幼細,也特別注意造句的抑揚,突出交響曲中旋律的可唱性。這個印象,是從聽了六張唱片中的三張得來,就是早期如第一交響曲,他也玩得精巧而不過份地粗獷。協奏曲的陣容非常強,我先聽了的是年輕美國女大提琴家維勒斯坦 (Alisa Weilerstein) 的大提琴協奏曲。她給了這首陰沉的協奏曲一點生氣,並不是呼天搶地的悲鳴,而只是淡淡的哀嘆。小提琴協奏曲與鋼琴協奏曲,分別是冼米文 (Frank Peter Zimmermann) 和奧森 (Garrick Ohlsson) 擔綱。

貝勞拿域曾於 2000 年香港藝術節期間來港,指揮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演了楊納傑克 (Leoš Janáček) 的《耶奴法》(Jenůfa),那肯定是我對他最深印象的演出,也很感謝當年他把楊納傑克精采的音樂帶給我認識。當年能在香港一看《耶奴法》,實在感到無比高興。在云云的浦契尼、威爾第當中,幾時有得看楊納傑克的大作?(註:還得 2013 年演藝同學努力上演了一齣《狡滑的小狐狸》)捷克愛樂來港,帶來又是不多機會聽到的樂曲,真的叫人高興。你準備好聽新鮮的音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