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鶴編配《黃河大合唱》鋼琴伴奏版本首次印行

由年輕臺灣學者查太元植譜的《黃河大合唱》,是根據陳田鶴兩份為《黃河大合唱》所編之鋼琴伴奏手稿,並參考《黃河》首演版之文獻,校勘編輯完成,亦是陳氏鋼琴伴奏手稿之首次印行。

陳田鶴編配《黃河大合唱》鋼琴伴奏版本首次印行

上星期與臺中友人查太元吃了一頓飯,席間收到他植譜的《黃河大合唱》合唱本,竟然有幸見證了他研究的誕生,委實有點感到沾了一絲的光。

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雖然很是有名,但其樂譜的版本眾多而複雜,版本間差異甚大。莫扎特的《安魂曲》,同樣因着他的去世和未能完成,而衍生出多個演出版本。冼星海雖在 1939 年完成《黃河大合唱》,但首演版本的編配簡陋,樂器也很受當時戰亂的環境所限,只就地取材,樂團單薄而且組合奇特。1941 年冼星海在莫斯科完成了交響樂團的合唱版本,捨棄了首演版本的中國樂器,而採用了西方的常規樂團,加上中國敲擊樂寫成。

由年輕臺灣學者查太元植譜的《黃河大合唱》,是根據陳田鶴兩份為《黃河大合唱》所編之鋼琴伴奏手稿,並參考《黃河》首演版之文獻,校勘編輯完成,亦是陳氏鋼琴伴奏手稿之首次印行。陳田鶴師從黃自,與賀綠汀、劉雪庵、江定仙並稱為黃自四大弟子,逝於 1955 年,寫過為數相當多的聲樂曲、合唱曲和歌劇。查太元在譜首中寫道:「本譜稿相對較簡易,適合各程度之合唱團、歌詠隊使用,既易學易演,譜面亦較貼近《黃河》原始面貌,並有鋼琴伴奏增色質感,較原譜設計之中西混編樂隊更為適應當今觀眾審美,是冼星海譜曲之《黃河》二部手稿中,目前最易於演出又不貼原貌的加工譜本。」

除了適合演出外,樂譜有着貼近文本校訂版本 (critical edition) 的參照,仔細紀錄手稿與印刊文本中之校訂理據,是學術上甚為嚴謹之編訂。除此之外,更值得我拍案叫絕的,是查兄仔細到連字體的選用,也參照了以往中國大陸出品的樂譜的字體(特別留意樂器之字體)。

Inside-Page

他剛在逢甲大學完成的碩士論文,是詳細研究《黃河大合唱》之原初版本,其 網頁 亦有 徵求藝團演出《黃河大合唱》的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