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虛心為音樂服務的父親
1795 年,年屆 63 歲並闊別家鄉多年的海頓突然獲得邀請,造訪出身地盧勞市 (Rohrau)。海頓六歲時,離開這個在奧地利極東部的村莊,開展了學習和音樂之旅。經歷了成功的倫敦巡演之後,他回來出身地,看見村民為他豎立的大理石雕像,百感交集。他帶着隨行友人,看看故居的火爐堆,回憶起小時候,孩童海頓坐在火爐旁把玩提琴,在父親旁以音樂渡時光。

1795 年,年屆 63 歲並闊別家鄉多年的海頓突然獲得邀請,造訪出身地盧勞市 (Rohrau)。海頓六歲時,離開這個在奧地利極東部的村莊,開展了學習和音樂之旅。經歷了成功的倫敦巡演之後,他回來出身地,看見村民為他豎立的大理石雕像,百感交集。他帶着隨行友人,看看故居的火爐堆,回憶起小時候,孩童海頓坐在火爐旁把玩提琴,在父親旁以音樂渡時光。
有哪位出身平凡家庭的作曲家,能在有生之年衣錦還鄉?海頓是在音樂歷史中,少之又少的一位。
尼可拉斯親王 (Nikolaus I, Prince Esterházy) 在 1790 年逝世。那時,海頓 (Joseph Haydn) 在匈牙利貴族艾斯塔哈西 (Esterházy) 宮廷當了 29 年宮廷樂長 (Kapellmeister),建立了聞名於歐洲的出色樂隊。

29 年前的 1761 年,海頓與宮廷簽訂的聘請合約,詳細訂明了他的工作:「海頓必須確保自己及他的樂手遵從一切章則,並在殿下前穿白襪、白絲服及以髮夾或假髮履冠。海頓需每天中午前及中午後,在大廳中準時報到,接受殿下有關樂隊工作的指示,並指示其樂手,確保指示準時執行。」
尼可拉斯親王是位熱愛音樂的王子。隨着七年戰爭 (Seven Year’s War) 的完結,歐洲步入較為平靜的時期。王子雖然效力於維也納宮廷,但是卻一直討厭煩囂的維也納。於是,他經常待在位處維也納以東的城市艾森斯塔特 (Eisenstadt) 的艾斯塔哈西城堡 (Schloß Esterházy) 中,以音樂為樂。王子要什麼音樂,海頓就給他寫什麼;宮廷有什麼宴會,海頓也就提供什麼音樂。而且基於合約要求,還要穿着整齊制服。尼古拉斯王子,本來就是位極端注重細節而且講求華麗的貴族。本質上,這份工作只是一個僕人的差使;海頓所寫的音樂,起初更全都是宮廷的資產。但能賺得穩定薪金,包住宿,算得上是一個良好的出路。
海頓的臉上,還多了一份光榮。他的傳記作者寫道:「海頓的父親看見兒子穿着藍、金色的制服,聽到王子讚賞兒子的才華而感到喜悅。」
而對於海頓而言,這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他在此之前,只是一位寂寂無名的年輕音樂家,他的履歷,就只有簡單的一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