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爾夫:盡訴人生激盪起跌的馭火者
胡爾夫的一生,只為音樂而活、為音樂而狂。他的歌曲,有着輕鬆有趣的詼諧、成長掙扎的痛楚、愛情肉慾的感性和悲天憫人的愁鬱。他的歌曲,訴說着最真實的人生。

1879 年,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與胡爾夫第一次見面,並且為胡爾夫的音樂前途,給了好些意見。可是,不久的將來,年輕的胡爾夫,會成為大師的一位最敢言的批評者。
布拉姆斯面對胡爾夫層出不窮的劣評,不太上心。有一天,他在午餐聚會中打趣說:「今天是星期天,我得去買份《維也納沙龍報》,看看胡爾夫還有什麼好說。」

胡爾夫 (Hugo Wolf) 1860 年生於現今位於斯洛文尼亞 (Slovenia) 境內,舊稱為溫迪施格雷茨 (Windischgraz) 的小鎮。他的爸爸繼承了祖父的皮革生意,但本身卻是多才多藝,懂得鋼琴、小提琴、長笛甚至是結他。胡爾夫起初的音樂教育,就是來自父親;加上另外弟弟以及叔父,他們可以組成一個小室樂隊,在閒時演舞曲娛樂。
八歲時,他第一次看了意大利歌劇,從此對歌劇甚至音樂都極為投入。他把羅西尼、唐尼采第等等歌劇作曲家的作品彈得滾瓜爛熟,還研讀了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的交響曲。除了音樂以外,他把其他學科全都荒廢掉。
胡爾夫的爸爸雖然熱愛音樂,卻不認為音樂能成為一份職業,只能夠當業餘的興趣。但是,胡爾夫矢志不二,千方百計要走音樂的路。他在十五歲時,寫成了兩部大型的鋼琴作品,題獻予父親,作為證明自己音樂才華的證據。
於是,在 1875 年,他前往了維也納,踏上了音樂這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