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納傑克:暮年激情的幻想家

楊納傑克的音樂,的確有着超現實的感覺。他以簡約的音符,表面上寫着些像說話般沒有詩意、重複性相當強、配器甚為離奇的音樂,但是從中卻有着澎湃的情感。他深信自己是個愛國者,甚至有點強逼性,從他充滿民歌色彩的音樂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捷克民族的激情。

楊納傑克:暮年激情的幻想家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小說《1Q84》,曲折的情節,講述一個既有點現實、又有點乖張的懸疑故事。小說一開始,女主角青豆先出現。「計程車的收音機,正播放著 FM 電台的古典音樂節目。曲子是楊納傑克作曲的《小交響曲》 (Sinfonietta)。在被捲入塞車陣的計程車裡聽這音樂實在很難說適合。司機看來也沒有特別熱心地聽那音樂的樣子。中年司機,簡直像站在船頭觀察不祥海潮浪勢的老練漁夫那樣,只能閉口眺望著前方綿延不絕的車龍。青豆深深靠在後座,輕輕閉上眼睛聽著音樂。」

「聽到楊納傑克的《小交響曲》開頭部份,就能說出這是楊納傑克的《小交響曲》的人,世間到底有幾個?可能介於『非常少』和『幾乎沒有』的中間。但青豆不知道為什麼竟然可以。」

音樂為小說製造懸疑的氛圍。就是現實的讀者間,或許也沒有幾多個可以說得出楊納傑克是誰。


楊納傑克創作的黃金歲月,在他的晚年才出現。他的前半生忙碌教學和寫作,遠在莫拉維亞的布爾諾,也沒有什麼創作的良機。
楊納傑克創作的黃金歲月,在他的晚年才出現。他的前半生忙碌教學和寫作,遠在莫拉維亞的布爾諾,也沒有什麼創作的良機。

楊納傑克 (Leoš Janáček) 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小交響曲》亦是他完成於晚年最出色的傑作。1925 年,楊納傑克已經是 71 歲的老人,手上沒有完成過一首交響曲,但卻寫好了幾部相當重要的歌劇。

其實,楊納傑克自知不是寫交響曲的材料。差不多五十年前,他在萊比錫 (Leipzig) 讀書的時候,拿着大膽的鋼琴奏鳴曲給老師格萊爾 (Leo Grill) 看。老師看了一看,沒有多大興趣細閱,卻拿着理論課本,要年輕的楊納傑克跟從古典風格的規矩:樂句與節奏的處理、對位法等等。楊納傑克說,若果要跟從格萊爾的要求,「我大抵應該把什麼叫『想像力』拋諸腦後。」他稱這些作曲的規則為「鐵的斗篷」。

楊納傑克卻是習慣我行我素。《小交響曲》的開首樂章,用上了九支小號、兩支低音小號和兩支小號,響鬧的號角旋律,大抵沒有什麼樂句間的平衡。定音鼓按着奇怪而不可預計的律動重複,就像是心跳出了問題一樣。

《小交響曲》的靈感,來得也相當突然。1925 年,他在有「南方雅典」之稱的小鎮皮塞克 (Písek) 的一個小公園,聽到軍樂的音樂會。穿着古老服飾的小號手,輪流站起來獨奏,這場景給了他很大啟發。他說這首樂曲是他表達「現代自由的人,他靈魂的美與喜樂,他的力量、勇氣和爭取勝利的決心。」這是為當時還是年輕的、經過血汗而成立的捷克與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 所寫,而他也把這樂曲獻給「捷克與斯洛伐克的軍隊」。

這「自由的人」,也恰好用來形容楊納傑克,一生尋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