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史特勞斯 :鼓動人心的舞曲大王

史特勞斯感性的旋律、演繹生動的樂團,令音樂有着無限生氣。雖然他一生只投身於舞曲之中,但他憑着他的名氣、生意頭腦和對音樂的獨特觸覺,贏得世人的尊重,也將維也納的音樂帶到歐洲各地以至全世界。

約翰.史特勞斯 :鼓動人心的舞曲大王
此文章為 「音樂遊蹤」講座系列:奧地利站 之專題文章。講座日期為 2018 年 5 月 16 日。

下載原文

在維也納有着崇高地位的作曲家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有一天遇到一位支持者,這位支持者與約翰.史特勞斯妻子稔熟,而布拉姆斯在晚年亦與史特勞斯亦互相稱讚。他為這位支持者親筆簽名,並在紙上寫上了《藍色多瑙河》旋律開首的幾個音。

然後,布拉姆斯簽字寫道:「可惜,這不是布拉姆斯之作。」


約翰.史特勞斯的爸爸,起初不想他成為音樂家。但是,他卻有着與爸爸一樣的音樂細胞與經營樂團的頭腦,後來成為他爸爸音樂事業的繼承人。

約翰.史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1825 年生於維也納。他的爸爸也叫約翰,同樣於維也納出生。爸爸與一名音樂家蘭納 (Joseph Lanner) 同在一個樂團工作,漸漸同樣以創作舞曲而聞名。1827 年,即是小約翰出生後兩年,爸爸在音樂上取得一定名氣,便離開蘭納,自創一隊以史特勞斯命名的樂團。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在 1832 年到訪維也納時,已經注意到約翰的名聲:「我永不會忘記約翰.史特勞斯的演奏,他把所有的演出都注以無限熱情,令觀眾歡喜若狂。」

小約翰正是在爸爸事業攀上高峰之際,浸淫於音樂之中。他與他的兄弟,特別是名為約瑟夫 (Josef)  的弟弟,都非常喜歡音樂,而且經過爸爸教導下,能在人前表演鋼琴。但是爸爸對他們的事業,卻另有打算。他們都報讀了一流學校的商科,因為爸爸希望他們能當個銀行家,成為真正的中產階層人士。

可是,小約翰卻背着爸爸,跟隨他樂團中的優秀樂手,學習小提琴和作曲,而且還承襲了父親在經營樂團中的商業頭腦。兩父子的樂團,同樣以舞曲為主,演奏大眾化的音樂,並且在不同的餐室、賭場、舞會與社交場合演出,但若要音樂要能吸引人,就要表現出個人化的品味。1844 年,小約翰成功取得維也納市的音樂家牌照,並自組樂團。

這樣其實是成為爸爸的「史特勞斯樂團」的直接競爭對手。不少店商,因着父親的龐大影響力,怕得罪他而不敢聘用小約翰新成立的樂團。不過,在稀疏的演出機會中,也吸引到輿論注意。「史特勞斯的名聲,將在他的兒子身上延續下去」,報章如此說。

真正的成功,卻要等待他父親去世之後,才真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