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湘:追尋永恆的賞鳥專家
我們在梅湘的音樂之中,可以窺見的,是通往永恆的窗戶。

1940 年,梅湘成為了二戰戰俘,被關進德國的集中營。德國士兵認出他是位作曲家,並且是非凡出眾的音樂家。德國士兵出於對音樂的尊重,給予梅湘一個較為寧靜的空間創作。
「作曲家;你就是那位能創作的作曲家。所以,我們不會讓任何人騷擾你。」士兵會對梅湘如此說。

梅湘 (Olivier Messiaen) 生於法國風景優美的阿維農 (Avignon)。他的爸爸是位教師,專門將莎士比亞的劇作翻譯成法語版本,而他的媽媽是一位詩人。媽媽在懷着梅湘之時,將懷胎的經歷,寫成一部稱為《成長中的靈魂》(L’âme en bourgeon) 的詩集,其中篇幅指明是寫給還未出世的兒子。
八歲左右,年輕的梅湘已經在家中玩着話劇,以陽光照穿透明的顏色紙,來為這個玩具舞台提供不同的顏色。九歲時,他開始創作和彈鋼琴,一切好像是無師自通。在這個年紀,他亦對信仰感到無比着迷,雖然他的父母都不是教徒,但梅湘在年幼時,已經開始認識天主教的歷史和教義。
戰後,父親為梅湘安排音樂老師。那時,他的音樂已經相當了得。十歲時,他收到的生日禮物,是德布西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德 (Pelléas et Mélisande) 的樂譜。他將十分珍惜這份樂譜。他說「這份禮物,確認了這位年輕學生的職業,並指出他想走的道路。」這年輕學生就是梅湘,而把德布西送給梅湘的,是他的第一位音樂老師。
德布西對於梅湘的影響,將會是相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