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放逐於新世界的舊貴族

美國作曲家卡潘特形容拉赫曼尼諾夫對於當代音樂的重要性,在於「他就是敏感於新與舊世代的踏腳石,是過去與新潮的音樂強而有說服力的連繫。」這正是拉赫曼尼諾夫獨特之處:他是活在新世界的、消失了的貴族。

拉赫曼尼諾夫:放逐於新世界的舊貴族

1923 年深秋,美國紐約州長島 (Long Island) 的一間工廠迎來了一位罕見的嘉賓。惡劣天氣令工廠不能運作,畢竟這工廠大部份的工序,都在露天進行。工廠工人大都因着俄羅斯的動蕩,越洋而來到美國東岸工作,可惜這時老闆已經好一段日子沒發薪水。工人的士氣,都陷在低點。

這位來探訪工廠的嘉賓,有着非凡的氣質。他默默走着,看看這位俄羅斯人老闆泊在外面空地的心血結晶。工人都立即認得他:他就是鋼琴家、也就是同鄉拉赫曼尼諾夫。「我相信你和你的飛機,我想幫你。」拉赫曼尼諾夫寫了一張五千美元的支票給老闆。「當你能夠還的時候才還給我。」後來,這老闆把大量飛機送上天空,現在這公司最著名的,就是黑鷹直升機。


拉赫曼尼諾夫既是作曲家,也是鋼琴家和指揮家,是少有三個身份皆有顯著成就的音樂家。
拉赫曼尼諾夫既是作曲家,也是鋼琴家和指揮家,是少有三個身份皆有顯著成就的音樂家。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v) 1873 年生於俄羅斯西北部的諾夫哥羅德 (Novgorod) 的奧乃基 (Oneg)。他父親是位軍人,家族長久以來與軍隊有密切關係。父親與母親結婚時獲得五處鄉下的地產作嫁妝,就離開軍隊,過着鄉紳的豪放生活。他既嗜酒又嗜賭,把家庭的財產花得七七八八。拉赫曼尼諾夫在九歲時得離開住過的大屋,與家人搬到聖彼得堡的單位居住,原因就是父親得把大屋變賣。

禍不單行,他的姊姊在一年後染上白喉去世。媽媽遷怒於爸爸,認定父親既散掉家財,又無力保護小孩。於是,父母決定分開。這事對童年的拉赫曼尼諾夫打擊甚大,他的學業變得散漫,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那時拉赫曼尼諾夫已憑着出色的音樂才華,入讀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那裏學習鋼琴和作曲。他的媽媽在四歲時教他彈琴,驚異於他有過人的記憶力與靈敏的手指。可是,他的成績在入學後迅速下滑,學院甚至威脅收回獎學金。於是,拉赫曼尼諾夫十二歲時被家人送往莫斯科,跟隨嚴師茲韋列夫 (Nikolai Zverev)。茲韋列夫要求他的學生必須住在他的居處,以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也嚴格控制他們的練習時間。

拉赫曼尼諾夫得到最優秀的名師指導,幾年間進步神速。老師甚至關心學生的音樂修養,帶他們聽音樂、看歌劇,更介紹學生認識城中重要的音樂人。拉赫曼尼諾夫更因此得到柴可夫斯基賞識。不過,茲韋列夫對拉赫曼尼諾夫作曲的興趣一點也不在乎。當拉赫曼尼諾夫向老師提出希望能得寧靜的空間以專心創作,老師竟把他逐出師門,因為作曲阻礙他專心練琴。

他沒有因此回四百多公里外的聖彼得堡,而是留在莫斯科。他聯繫上姑媽薩丁納 (Varara Satina),並住在親戚鄉郊寧靜的大宅中。他在這裏找到了與世隔絕的創作空間。他會在林間步行,蘊釀創作靈感。在這名為伊雲諾夫卡 (Ivanovka) 的大屋中,他完成了畢業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也即是他的作品一。而他的作曲課期終習作,是以普希金 (Alexander Pushkin) 作品譜成的歌劇阿歷高 (Aleko)。

結果拉赫曼尼諾夫於 1892 年以全院最佳之成績畢業。他在伊雲諾夫卡找到創作動力,也愛上了姑媽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