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伏扎克:連繫新舊世界的橋樑
德伏扎克讓捷克民族音樂能在歐洲樂壇紮根,正是掀起了整個世界尋找自己聲音的浪潮。在他以後,一個又一個作曲家,會在音樂中表達自己民族獨特的聲音。

1885 年,捷克語言學家蘇伯堤 (Josef Zubatý) 伴隨德伏扎克到倫敦。當他們抵達時,德伏扎克留意到演奏自己作品的宣傳牌上,以德文的「Herr」作稱謂,然後是他的名字印上了德文的寫法「Anton Dvorak」。
他驚訝地說這印錯了。應該是「Pan Antonín Dvořák」。

德伏扎克 1841 年出生於布拉格以北 25 公里的鄉村尼拉赫茲維斯 (Nelahozeves) 。他父親經營餐館,也是位肉販。這個家庭,可謂非常草根。不過,一如大多數波希米亞鄉間的人,德伏扎克的父親也懂一點音樂,平時賴以娛樂。德伏扎克最初接觸的音樂,就是從父親而來。
一如其他波希米亞學童,在學校要學習德語,尤其是他的父親早年希望他繼承肉販的工作,掌握德語實在不可或缺。不過,父親其實很早就知道兒子的音樂才華。十二歲時,父親送德伏扎克到鄰近小鎮茲洛尼采 (Zlonice),首要是進修德語,也好讓他跟從當地的教堂樂長學習管風琴、小提琴和樂理。1857 年,他更到了布拉格管風琴學校進修,完整地學習音樂理論和演奏。
雖然他一直希望在教堂當風琴師,但當 1862 年布拉格臨時劇院開幕時,他成了劇院樂團的首席中提琴手。劇院的開幕,無疑為音樂家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德伏扎克也因此接觸非常廣泛的音樂,尤其是德國的交響樂和意大利的歌劇。不過,劇院樂師的薪金不高,不能支持他的生計。他找來不少音樂教學的工作,住的也只是跟朋友分租,就連鋼琴也只能借別人的來彈。
德伏扎克暗中卻創作不少音樂,包括弦樂四重奏和五重奏,就連完整的交響曲也寫過。雖然,那時別人認識的德伏扎克,只是一般音樂家而已。德伏扎克似乎不介意別人想什麼,沒有把音樂出版賣錢的打算,也沒有力推把這些音樂演出。他只是自個兒不停的寫。
德伏扎克對友人說:「我創作,只為滿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