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音符的工藝師

今時今日,我們把巴赫看成為音樂之父,不單因為他寫了大量的作品,更因為他將每首作品,都像一件工藝品般,把它們打理得完好無瑕。雖然,他沒有為後世立下過理論,沒有留下文字去解釋音樂的原理,更沒有搭建如何以音樂打動人心的捷徑。他只遺留下千多首作品,讓我們一窺音樂的玄機。

巴赫:音符的工藝師

海頓曾說:「 巴赫是父親,我們就是兒子。」我們現在稱巴赫為「音樂之父」,是不是因為海頓尊崇巴赫?

這裏只對了一半。的確,海頓認為巴赫是他的前輩,但海頓這裏所說的巴赫,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也是最有名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而是他的兒子卡爾.腓力.以馬內利.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在老父巴赫逝世後,世人幾乎都把他忘掉。

Bach 在德語是解作小溪。老巴赫在生時斷乎沒有證據顯示,他的影響力,會像孕育文明的河流一樣。


提起德國的作曲家,總會先想起巴赫。我們現在一提起巴赫,指的應該會是最有名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但是,姓「巴赫」的音樂家,為數其實不少。《新格洛夫音樂及音樂家字典》中,羅列了姓巴赫的音樂家,多達 78 人,而且,他們大都來自同一家族。巴赫果真是一個音樂世家。

巴赫現存唯一可靠的人像畫,由侯斯曼 (Elias Gottlob Haussmann) 在 1746 年繪製。在他筆下,巴赫是一位有學識的音樂家,手上拿着的,雖然樂譜精簡,卻是一部謎樣的六部卡農 (BWV 1076)。
巴赫現存唯一可靠的人像畫,由侯斯曼 (Elias Gottlob Haussmann) 在 1746 年繪製。在他筆下,巴赫是一位有學識的音樂家,手上拿着的,雖然樂譜精簡,卻是一部謎樣的六部卡農。

而先提起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因為他是最德國的作曲家。與他同年出生的韓德爾,出生於德國、學習於意大利、最後到英國工作並成名,雖然他在德國出生,卻活像一個遊走世界的人。巴赫卻一生沒有離開過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德國領土。他信奉來自德國的基督教。他一生只懂說德語。他寫的歌曲,絕大部分是德語演唱,即或不然,都只會是拉丁文。

巴赫在生時,雖薄有名氣,但卻不是一位影響力深遠的作曲家。當時要影響整個歐洲的,首推韋華第 (Antonio Vivaldi)。他的音樂,不單在威尼斯及意大利流傳,就連德累斯頓的奧古斯特一世 (Friedrich August I),也要到威尼斯向他討樂譜。巴赫沒有這種瘋狂的朝聖者,就連後來,他的名聲比他的兒子都要掩蓋:CPE 巴赫在腓德烈大帝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宮廷擔任樂手,而另一位兒子 JC 巴赫則在英國發跡,更帶領着古典樂派的風格。

他們的父親,卻被認為是守舊的表表者。